受全球疫情,经济贸易和投资低迷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同比下降3.3%;加之国内市场需求疲软,使得我国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显著。
目前国内供给与需求不协调的问题,在供给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供给方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在现有经济态势下,中国时尚品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在经历21世纪初期出口大幅增长、大量时尚品企业上市的发展黄金期后,大量时尚品企业陷入了高库存的困境,主要表现为经济疲软态势下出口订单急剧下滑,大量囤货被迫转为内销,形成库存积压;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剧增,时尚品企业引进更多的新品和品类,SKU的宽度大量增加;快生活节奏下消费者期望等待时间快速缩短,时尚品企业为挽留消费者在销售终端的备货急剧增加。
品牌商视角下的时尚品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结构图
以服饰行业为例,截至2019年,国内部分服装品牌库存情况如下:美特斯邦威(20.73亿),海浪之家(90.44亿),拉夏贝尔(21.6亿)。据粗略估计,即使国内的企业现在马上停止生产,现有的服装库存依旧能够满足市场三年的购买需求。供求匹配度严重不足对于习惯提前预测并备货的时尚品行业而言,无疑是巨大打击。
在分析了大量资料后我们发现,时尚企业库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下的供需失衡
时尚品库存产生的本质是供需不平衡。
一方面,由于时尚品款式规格复杂,需求波动强,从设计到成品周期较长,销售渠道分散且冗长,加之供应链合作意识不高,零售商出于关键数据的决策作用,抵触与分销商和制造商分享整合信息系统,上下游信息不对称;
另一方面,我国时尚品企业自身的信息传递效率和信息化建设尚未成熟,仅以鞋服行业为例,信息化往往未能覆盖到下层分销商及上游供应商。
最终,从供应链需求端到上游的供应端在“牛鞭效应”作用下,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安全库存水平逐级放大。
2需求计划和产品管理能力不足
时尚品企业由于缺乏精准的销量预测和合理的需求计划,致使企业无法对需求趋势和供给计划进行有效的把握和安排,是造成库存积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我国多数时尚品生产商的生产决策取决于订货会上的订货数量,而非终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其次,多数企业的需求预测仍只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简单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缺乏对时尚品生命周期、季节性、消费者喜好、时尚趋势等特征的分析,这进一步增加了预测误差和库存水平;
同时,我国多数时尚品企业缺少产品管理机制,且现代化信息通讯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技术落后,导致产品抄袭、借鉴情况严重,对市场的反应也较为被动,因此很难实现时尚品行业超小批量、超高频次的生产与补货目标。
3供应链上下游较弱的库存周转能力

我国时尚品企业的供应链周转周期较长,主要受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的限制。
一方面,生产工厂的生产线落后,全自动生产线普及率低,造成供应商生产周期长、补货慢的问题;
另一方面,供应链各环节的主要参与者的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很难实现产业群聚,跨地区运输情况较多,而且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并不完善,最终导致了较高的在途品库存。
时尚品企业库存问题根源